2006年10月23日,星期一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时政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长征精神永相传
本报记者 徐 晓

  今天是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日,我们的长征火炬也从丽水传到了金华东阳。半月来,跋涉3000多公里、跨越全省9个市的“长征精神代代传——浙江红色基地巡礼”活动终于划上圆满句号。虽然火炬传递将告一段落,可长征精神却永久地植入了许多人的心里。
  前天,长征的火炬从绍兴传到了丽水。我们赶到丽水市郊的厦河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会场时还不到早上7点,而这时,70岁的老干部王季鹏带着女儿、背着两岁的孙子已早早地在现场等候了。看到我手中擎着的火炬,王老非常激动地说:“今天,我要为女儿、孙子做一回讲解员,让他们也能了解革命前辈艰苦奋斗、不屈不挠的精神,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;教导他们要发扬长征精神,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。我们来得很早,就是为了能亲眼看到火炬传递这一神圣时刻。”
  那天,人群中有一拨人非常引人注目,他们聚精会神地参观,认真听完每一句讲解。我一打听,他们都是来自河南、安徽的民工,前几天听说“长征精神代代传——浙江省红色基地巡礼”要来丽水,就自发组织了十几个人,准备来参加这次活动。一位叫赵来山的小伙子告诉我:“我也是来自于一个革命家庭,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,不怕苦与累的革命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,不管到哪里,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,我都会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。”
  丽水市为配合这次巡礼活动,还组织开展了重访红军挺进师足迹活动。火炬交接仪式结束后,丽水学院的20名大学生在飞舞的旗帜下,开始了这次重访活动。
  今天一早,我们又匆匆踏上征程,赶到了金华东阳,这是这次行程的最后一站。晚上,在这里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——横店红军长征博览城,举办了“十月阳光”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,而晚会上所用火炬的火种,正是我们一路传送过来的长征火炬之火。在火炬传递仪式前,一位小学生演讲得非常动情,当年革命前辈浴血奋战的故事已深深地印进了她的脑海。她说,当年红军战士艰苦朴素、积极向上、勇于奋斗、服务人民的精神,激励着她们积极学习,学好本领,长大后报效祖国。
  我们追寻红军的足迹,一路走来,虽然疲劳,甚至还有一些小麻烦,但长征的精神深深地镌刻在了我们心里。此刻,我终于真正理解了长征精神——她是中华民族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,她是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。